原指负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。后形容名实相符,名不虚传。
主谓式;作谓语;比喻名不虚传
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。后比喻名不虚传。
《陈书·姚察传》:“沛国刘臻,窃于公馆访《汉书》疑事十余条,并为剖析,皆有经据。臻谓所亲曰:‘名下定无虚士。’”
今得幸遇,真是名下无虚。 ◎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二回
>>了解更多名下无虚的成语接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