幞头的拼音,幞头的意思 ,怎么读

幞头基本信息

  • fú tóu  
  • 幞頭;襆頭

幞头的基本意思

一种古代男子用的头巾。以丝娟裁成方巾,方巾四角下垂四长带,用来裹发,盛行于唐代。

幞头的详细意思

古代一种头巾。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,有四带,二带系脑后垂之,二带反系头上,令曲折附项,故称“四脚”或“折上巾”。至 北周 武帝 时裁出脚后幞发,始名“幞头”。初用软帛垂脚,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,唐 方以罗代缯。帝服则脚上曲,人臣下垂。

五代 渐变平直。 宋 制有直脚、局脚、交脚、朝天、顺风等式样。惟直脚为贵贱通服,皇帝或服上曲。参阅 唐 封演 《封氏闻见记·巾幞》、 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故事一》、《宋史·舆服志五》、 明 王圻 《三才图会·衣服二》、 清 俞正燮 《癸巳存稿·幞》。 唐 张鷟 《游仙窟》:“ 十娘 即唤 桂心 ,并呼 芍药 ,与少府脱鞾履、叠袍衣,阁幞头,掛腰带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七:“偏带儿是犀角,幞头儿是乌纱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二回:“ 应天府 尹大人 戴着幞头,穿着蟒袍,行过了礼。”

襆頭:即幞头。古代包头软巾,有四带,二带系脑后垂之,二带反系头上,令曲折附顶。也称四脚、折上巾。

《隋书·礼仪志七》:“故事,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,俗人谓之襆头。”《资治通鉴·后晋齐王天福八年》:“﹝ 楚王 希范 ﹞作九龙殿,刻沉香为八龙,饰以金宝,长十餘丈,抱柱相向; 希范 居其中,自为一龙,其襆头脚长丈餘,以象龙角。”参见“ 幞头 ”。

含有幞头的成语

狼吃幞头

幞头成语接龙

幞头 头破流血 血流成川 川泽纳污 污秽不堪 堪以告慰 慰情胜无 无端生事 事有必至 至死靡它 它山之石 石破天惊 惊弓之鸟 鸟哭猿啼 啼天哭地 地棘天荆 荆天棘地 地广人稀 稀章绘句 句栉字比 比肩皆是 是非混淆 淆混是非

>>了解更多幞头的成语接龙

幞头 相关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