傥若的拼音,傥若的意思 ,怎么读

傥若基本信息

  • tǎng ruò  
  • 儻若

傥若的基本意思

假如。

傥若的详细意思

假如。

南朝 宋 谢灵运 《酬从弟惠连》诗:“儻若果归言,共陶暮春时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八三引 唐 牛僧孺 《玄怪录·张佐》:“君长二三寸,岂復耳有国土。儻若有之,国之当尽焦螟耳。” 郭沫若 《女神·棠棣之花》:“姐姐,你的歌词很带些男性的声调,傥若母亲在时,听了定会发怒呢。”

假如、如果。

《文选.谢灵运.酬从弟惠连诗》:「傥若果归言,共陶暮春时。」《太平广记.卷八三.张佐》:「君长二三寸,岂复耳有国土。傥若有之,国人当尽焦螟耳。」

傥若成语接龙

傥若 若释重负 负老携幼 幼稚淳朴 朴斫之材 材士练兵 兵凶战危 危机意识 识文谈字 字字玑珠 珠翠之珍 珍禽异兽 兽心人面 面面相睹 睹着知微 微服私行 行险徼幸 幸不辱命 命途多舛 舛讹百出 出双入对 对牛鼓簧 簧口利舌

>>了解更多傥若的成语接龙

傥若 相关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