吏部郎的拼音,吏部郎的意思 ,怎么读

吏部郎基本信息

  • lì bù láng   
  • 吏部郎

吏部郎的基本意思

古官名。吏部副长官,明代正三品,清代为从二品。在吏部仅次于尚书。

吏部郎的详细意思

古官名。

东汉 置吏部郎中,主管选举。或称为“吏部郎”。后代因之。《晋书·毕卓传》:“ 太兴 末,为吏部郎。”《资治通鉴·齐明帝永泰元年》:“上赏 谢朓 之功,迁尚书吏部郎。” 胡三省 注:“《唐六典》曰:吏部郎,职在选举。 魏 晋 用人,妙於时选,其诸曹郎功高者,迁吏部郎,歷代品秩皆高於诸曹郎。”

吏部郎成语接龙

吏部郎 郎才女貌 貌美如花 花营锦阵 阵脚大乱 乱首垢面 面红过耳 耳视目听 听人穿鼻 鼻垩挥斤 斤斤较量 量凿正枘 枘凿方圆 圆凿方枘 枘圆凿方 方外之士 士气大振 振兵释旅 旅进旅退 退徙三舍 舍生忘死 死伤相枕 枕戈待敌

>>了解更多吏部郎的成语接龙

吏部郎 相关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