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相是一种官名。晚唐时期,为了笼络跋扈一时的节度使,朝廷授予他们同平章事的头衔,与宰相并称,号为使相。五代沿用,实际上不行使宰相的权力。宋代,在亲王、留守、节度使等加侍中、中书令、同平章事者,都称为使相,他们不参预朝政和签署朝政命令,只在朝廷除授大臣的诏令上副署,这种副署多是形式性质的,真正行使了实质意义的,两宋仅存一例,即乾德二年赵普拜相事。
唐 代中期凡为宰相者必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故称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衔的节度使为使相。
宋 初因之,以亲王、留守、节度使加侍中、中书令、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,实际上不主政事。如 王安石 罢相后以 镇南军 节度使同平章事判 江宁府 ,即其例。 明 代官场中用以称以辅臣身分督师者, 清 代用以称呼兼大学士的总督。 宋 李上交 《近事会元》卷二:“ 唐明皇 天宝 十五载六月,授 崔圆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蜀郡长史、剑南节度如故,使相始也。” 清 张际亮 《传闻》诗:“地阴将军仍卧甲,天高使相但衔杯。”
官名。宋置。
《文献通考·职官考·节度使》:「使相者是以侍中、中书令、平章事,加节度使之谓也。自唐至宋皆有之,而事体微不同。唐则多以同平章事加节度使之立勳劳而久任者,盖将而宠以相之名也。宋则多以节度使加平章事之有德望而罢政者,盖相而宠以将之名也。合而言之,盖位兼将相,品极文武之称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