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运的拼音,支运的意思 ,怎么读

支运基本信息

  • zhī yùn  
  • 支運

支运的基本意思

明代漕运方式之一。

支运的详细意思

明 代漕运方式之一。

明成祖 永乐 十三年(1415年),征调南粮,改海运为河运。在 淮安 、 徐州 、 临清 等地设仓收囤,由官军分成 淮安 到 徐州 、 徐州 到 德州 、 德州 到 通州 (今 北京市 通县 )等段,节节接运,名为支运。每年四次,运粮三百余万石。 宣德 六年(1431年)改行兑运。一说,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,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,运往后一粮仓。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,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;当年各仓的进仓粮,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。《明史·食货志三》:“自 成祖 迁 燕 ,道里辽远,法凡三变。初支运,次兑运、支运相参,至支运悉变为长运而制定。”参阅 梁方仲 《明代粮长制度》、 唐文基 《明代漕粮“支运”考辨》。

明代漕运方式之一。明成祖永乐十三年(1415年),征调南粮,改海运为河运。在淮安﹑徐州﹑临清等地设仓收囤,由官军分成淮安到徐州﹑徐州到德州﹑德州到通州(今北京市通县)等段,节节接运,名为支运。每年四次,运粮三百余万石。宣德六年(1431年)改行兑运一说,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,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,运往后一粮仓。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,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;当年各仓的进仓粮,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。

支运成语接龙

支运 运筹划策 策马扬鞭 鞭约近里 里应外合 合二为一 一口三舌 舌挢不下 下愚不移 移山造海 海外奇谈 谈过其实 实偪处此 此问彼难 难得一见 见幾而作 作法自弊 弊衣箪食 食不求甘 甘之如饴 饴含抱孙 孙康映雪 雪泥鸿爪

>>了解更多支运的成语接龙

支运 相关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