愤悱的拼音,愤悱的意思 ,怎么读

愤悱基本信息

  • fèn fěi  
  • 憤悱

愤悱的基本意思

愤慨,怨恨。郁闷不舒。

谓积思求解。

愤悱的详细意思

谓积思求解。语出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啟,不悱不发。”朱熹 集注:“愤者,心求通而未得之意;悱者,口欲言而未能之貌。”唐 刘禹锡 《奏记丞相府论学事》:“今夫子之教日頽靡,而以非礼之祀媚之,斯儒者所宜愤悱也。”宋 苏轼 《跋所书<清虚堂记>》:“今 子由 既轻以余书予人可也,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愤悱而发,岂不过哉!”明 方孝孺 《答金景文书》:“执事愤悱,旁求博讨,卒未有得。”章炳麟 《文学总略》:“大愚不灵,无所愤悱者,覩眇论则以为恒言也。”

愤慨,怨恨。

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末帝纪中》:“ 卢文纪 等见其奏不悦,班行亦多愤悱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佞倖·教坊官一品服》:“ 司马子长 云‘主上以倡优畜之’,此非诚言,乃愤悱之词也。”

愤悱成语接龙

愤悱 悱恻缠绵 绵绵不断 断无此理 理屈词穷 穷寇勿追 追名逐利 利令智昏 昏昏沉沉 沉静寡言 言之凿凿 凿空之论 论功行封 封己守残 残篇断简 简要不烦 烦言碎辞 辞微旨远 远举高飞 飞来神笔 笔歌墨舞 舞弄文墨 墨迹未干

>>了解更多愤悱的成语接龙

愤悱 相关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