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判的拼音,舞判的意思 ,怎么读

舞判基本信息

  • wǔ pàn  
  • 舞判

舞判的基本意思

谓扮作判官或锺馗舞蹈。

舞判的详细意思

谓扮作判官或 锺馗 舞蹈。

宋 孟元老 《东京梦华录·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》:“又爆仗一声,有假面长髯,展裹緑袍、鞾简,如 钟馗 像者,旁一人以小锣相招,和舞步,谓之舞判。”

舞名。

宋代百戏中之舞蹈,即《舞判官》,属装鬼神。由驱傩发展而来。接在《抱锣》、《硬鬼》之后、《哑杂剧》之前表演。表演时先放一声爆仗,舞者装扮锺馗上场,戴假面,长髯,展裹绿袍,脚穿靴,手执简。另一舞者以小锣招引,舞步互相配合。其来历据《天中记》引《唐逸史》:传说唐玄宗得了疟疾,昼寝梦见一鬼,形体很大,戴破帽,穿蓝袍、朝靴,捉住小鬼便吞食掉。他向唐玄宗自称是终南进士锺馗,应举落榜,触阶而死。唐玄宗醒来后病就好了,于是叫吴道子依照他梦中所见的形像画了锺馗像。此后每到年终由翰林院向皇帝进锺馗像,皇帝把它赐给大臣。民间也在门上贴锺馗像,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宋元时代。《梦粱录》卷六载,南宋时每至腊月,街市三、五人一伙的「打夜胡」队伍中,就有判官锺馗形像。至除夕,无论官民之家,都换门神,挂锺馗;宫廷中除夕夜的大傩仪式中,由修内司教乐所伶工装扮成各种神魔形像,其中也有判官锺馗。《梦粱录.卷二十百戏伎艺》、《都城纪胜.瓦舍众伎》的百戏名目中都提到《舞判》(《东京梦华录.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》)。

舞判成语接龙

舞判 判若鸿沟 沟满濠平 平均主义 义断恩絶 絶处逢生 生拉活扯 扯鼓夺旗 旗开马到 到此为止 止于至善 善与人交 交头互耳 耳熟能详 详情度理 理正词直 直扑无华 华灯初上 上慢下暴 暴饮暴食 食藿悬鹑 鹑衣鹄面 面目黎黑

>>了解更多舞判的成语接龙

舞判 相关字